跳到主要內容

萬花筒 / 繽紛母國文化

 
母國文化簡介
母國文化簡介照片

近年來隨著多國的新移民的移入,台灣街道風景吹起異國風,越來越多新住民加入豐富台灣多元文化的風情。了解這些居住在台灣新住民的母國文化,是我們擁抱多元文化的第一步。

 
節慶萬花筒
節慶萬花筒照片
潑水節>>

緬甸「潑水節」(Thingyan Festival)

時間: 緬曆1月10日至14日(即西曆4月13日左右)。這是緬甸的新年,因人們相 互潑水,以洗舊迎新而得名。 由來: 相傳在三國時代,南蠻王孟獲不服,起兵造反,多次戰敗,妻子祝融與自 己也被俘虜多次。經過「七擒七縱」後,孟獲終於誠心歸降諸葛亮。諸葛亮看 到南蠻人民智未開,衣不蔽體,就教他們用打仗時用的旗子做成沙龍,穿在身 上,傳說是緬甸服飾「龍基」(longyi)的濫觴。又時值四月,正是緬甸最熱 的月份,於是教他們潑水,以消暑氣,演變成今日潑水節的習俗。 緬甸潑水節由來說法不一,其中也有許多傳說。有一種說法是:有一年, 緬王在宮中遇到神仙下凡,緬王龍心大悅,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,潑灑在文 武百官的身上,表示洗舊除污,迎新接福。 活動: 潑水節對緬甸人的意義和中國春節一樣。緬甸人稱為「正月水祭」,緬語稱為「登將」,意思是「換歲過渡時期」,意即新的一年快要開始了。緬甸的新年是在潑水節換歲過渡時期結束後才正式開始的。整個儀式過程歷時三至四天,其中前三天是送舊,最後一天則是迎新。 緣起緬甸國人認為水是純淨的象徵,是孕育生命的源頭,視之神明一般,因此人們在過年時,一早起來喜沐浴淨身、盛裝打扮。此外還呼朋引伴,可相約前往僧寺佛像前,舉行浴佛禮。在浴佛禮讚的過程之後,親友間便互相灑水,然後開始持續好幾天的潑水節來慶祝新年。每年到此節日舉國歡騰、熱烈慶祝,大街小巷人人皆瘋狂,互相潑水,意在為對方洗淨過去一年的霉氣、污穢與罪惡,好使能以潔淨之身迎接新的一年,藉此在新的一年必可重新出發。 潑水節的潑水方式也有等級之分,對待長輩通常以枝葉沾水輕輕潑灑幾滴,意思到了即可。另一種則會瘋狂的大潑其水,被潑的人還不能躲,否則說是會躲掉福氣。而年輕的男子也會藉「潑水」對心儀的女子表白衷情,藉此傾訴愛慕之意。

 

 

 

  

泰國潑水節(Songkran Festival)

時間: 泰國的潑水節又稱為「宋干節」。「宋干」一詞出自梵語,太陽進入某 星座稱為「宋干」。太陽連續運行,進出不同的星府共十二次,時間恰好為一 年。泰國以每年傣曆六月作為一年的開始,潑水節的時間在傣曆六月六日至七 月六日之間推移,大約是中國清明後的第七天,即西曆的四月十三日至四月 十五日,相當於中國的新年。 由來: 相傳在遠古時期,傣族有一對相愛的戀人。由於火魔愛上了少女,為了拯 救家鄉父老,少女只能割捨愛情,陪伴火魔,並趁著火魔熟睡時殺了火魔,但 火魔頭一著地便引發大火,少女只好緊抱著火魔頭不放,而鄉民為了救少女, 便不停的朝少女潑水,此後為了紀念這名少女,便將這天定為潑水節,潑水也 成了傣族人的習俗。 活動: 古代的泰國以宋干節為新年,泰國人通常以相互潑水來慶祝,故又稱「潑 水節」。潑水的傳統習俗意謂著可以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利,在新的一年重新 出發。現在的潑水節則是趣味的成分居多,所以此時到泰國,若被潑的全身濕 淋淋的,千萬可別生氣喔!宋干節正值農閒,適合舉行隆重的宗教活動和民間 雜耍。常見的活動:於全國各地懸掛國旗,浴佛,浴僧,向長輩行灑水禮,祈 求賜福。作為泰國新年,宋干節有很多的美好寄託,首先是感恩,感謝和彰顯 那些做善事和對社會有益的人;第二是忠於祖宗先民;第三是銘記自己對家人 的責任;還有頌揚佛教和僧侶;最後還有主張做人仁慈和慷慨。 泰國傣族人也認為水是純淨的象徵、是生命的源頭、是萬物之神,因此 人們在過年的第一天,一大早起來先沐浴淨身,還到佛寺中把佛像也請出來一 番,在浴佛禮讚的過程之後,就開始持續好幾天的潑水活動來慶祝新年。其實 潑水節的傳統習俗意謂著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利,在新的一年重新出發,而現 在的潑水節則是以趣味的成分居多。

檢視圖片來源:泰國觀光局

 

 

 

點燈節>>

緬甸點燈節

緬甸這佛教國度裡,潑水節與點燈節是著名的節慶,在傳統習俗中,緬甸每年有四個節日是在晚間燃燭慶祝的,華僑則統稱為點燈節。大概相當於中國的中秋節。事實上,除了新年時的「潑水節」外,最重要的就是這被當地華僑們統稱為「點燈節」的「結夏節」、「解夏節」、「光明節」和「拜塔節」。在這四個節日期間,人民會在晚間燃燭慶祝,處處一片燈海,全緬各地數不盡的佛塔被一串串的小燈點綴得五光十色。故此得名。節日由來主要是信仰佛教的緬甸人民,深信每年緬曆的七月十五日日落時刻,點燃燭光,就能迎接佛陀(忉利天)返回降臨人間。

 

 

泰國水燈節

活動: 每年雨季過後,人們以放水燈的方式來祭祀河神(Phra Kone Ka),以示敬 畏之意,並祈求水患不再。另一方面,隨水漂流而去的水燈,也象徵著將自己 過去一年中所有的罪惡都帶走,讓自己在面對下一年嶄新的開始時,能有一顆 最虔誠無邪的心,以因應所有的挑戰。 放水燈的含意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擴展,例如農民放水燈是感謝河神給予 他們充沛的水源,灌溉莊稼,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;青年男女寄語水燈是希望 自己能找到如意伴侶;佛教徒則祈求災禍隨水飄去,幸福隨波而來。 傳統的「水燈」是以長長的芭蕉葉折出一瓣瓣蓮花盛開的形狀,放入一束 馨香、一枚錢幣,並插上代表希望之光的蠟蠋。如今,泰國慶祝水燈節最熱鬧 隆重的地方,就是水燈發源地素可泰王朝的古都--素可泰城,古城中有座古 寺,座落於湖中間的小島上,市民和遊客在節日中,聚集於此,漂放水燈。

 
居住大觀園
居住大觀園照片

泰國水上人家

當能沙朵水上市場(Damnern Saduak Floating Market),戴著竹斗笠的婦女駕著扁扁的木筏,載運五顏六色的貨物,在深綠色的運河中緩緩划行,水柔柔的魅力將這最經典的畫面,漫散四溢成「東方威尼斯」的風情,成了曼谷最動人的代表影像。當能沙朵水上市場位於拉差汶里府(Rathaburi Province),這裡有數條河流支流,在很久以前,當地人便開鑿運河,利用小小的河道交織成綿密的船運交通孔道,並把房子建在河道邊,成了水上人家。家家戶戶都有狹長的小木筏,作為出入交通的工具,而在數條河道交匯處也形成水上市場,方便居民採買物品。 其實在古早以前,整個泰國中部包括曼谷在內,因為河流遍布,水上市場及水上人家相當普遍,後來曼谷都會區都市化後,這樣的景象,目前只有在鄉下才找得到。當能沙朵水上市場附近居民,目前仍舊依賴它的市場功能,從一大早7、8點時,就有一艘艘小船,載著水果、蔬菜、肉類、魚蝦等民生用品,聚集在此,當地人都在這裡買菜,直到11點時,市場才結束。由於觀光效益被開發,水上市場岸上更發展成一個集中市場,裡面的攤販販賣木雕、沙龍、上釉的中國瓷碗等紀念品,應有盡有,歐、美、日觀光客最愛到這裡採買,所以也被稱為「歐式水上市場」。

 

 

越南水上人家

(資料來源:大紀元文化網) 海是越南的驕傲,河卻是越南的命脈,流經越南境內的大小的河流數以百計,平均每二十公里的海岸線就有一個河口,光是內河水路就有七千公里長。在越南似乎是有水、有河的地方就有人伴水而居,只不過每個水域的生活方式各有不同,有的濱水而建、有的以船為家而有的乾脆把船和屋子合而為一,糾葛交錯的河流,就像母親般的哺育著這些形形色色的水上人家。水上人家有的沒有戶籍(甚至國籍)、沒有正式的人數統計、沒有社會福利也沒有義務教育可以享受,他們就像水塘裡無根的浮萍,缺少一塊可以深植的土地,只有流水悠悠的投射著他們生命中的悲歡離合。 這裡的水上人家幾乎都以捕魚維生,靠「水」吃飯,每戶人家的旁邊都有以木欄或竹籬笆圍成的小魚塘,魚塘上加蓋著竹籬就是天然的養殖場了。河裡捕來的魚養殖在自家的魚塘裡,天天都有鮮魚可吃,漁獲多的時候就拿去市場販賣,或換些日用品回家。輕舟是水上人家最基本的交通工具,每天清早及下午三點左右,都會有許多輕舟往返於水陸之間,往河岸往往是帶著漁獲要往市場換取日用品的小船,而離岸的經常是滿載各種物品而歸的小船。

 

 

印尼高架屋

印尼曾受殖民統治,但由於地區大,其文化受西方影響程度較低。其為一傳統回教國家,境內可見許多圓頂尖塔之建築物。 木製高架,屋頂前後高翹,屋內無隔間,4~8個家庭住在一起,2家共用一個爐子,屋子底下飼養家禽家畜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緬甸高架屋—典型緬甸傳統柚木建築

緬甸是世界最大的柚木產國,所以在傳統的架屋上也多採用此森林資源來作為建築的材料,目前在緬甸境內仍可看見保存良好的百年柚木廟堂或建築。檢視圖片來源

 

 

新住民活動訊息

跳至網頁頂部